“隰县千佛洞”
隰县城北7公里七里脚村的城川河东岸,洞窟开凿于南北走向的山坡崖壁下部,石窟共有两个洞窟,南北并列,窟口均西向,窟内存雕像约70余尊。第一窟位于崖下南侧,平面呈马蹄形,穹窿顶,面宽2.72米,进深2.35米,高8米。内雕一佛二菩萨像。
隰县千佛洞
洞窟开凿于南北走向的山坡崖壁下部,石窟共有两个洞窟,南北并列,窟口均西向,窟内存雕像约70余尊。第一窟位于崖下南侧,平面呈马蹄形,穹窿顶,面宽2.72米,进深2.35米,高8米。内雕一佛二菩萨像。
第二窟,位于崖下北侧,洞窟平面呈长方形,素面平顶,面宽2·9米,深2.3米,高2·76米,正壁前置高坛基,高0·6米、深0·63米。左右壁壁面高浮雕有佛像24身,上下四排,每排六身。前壁窟门上方雕五身佛像,形象、服饰、手势均同左右壁。
以上二窟均无确切的创建题记,第一窟从洞窟的形制、佛及菩萨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北魏特征,第二窟造像风格具有唐代特征。
展开全文
这里属于吕梁山南部山区,沟壑纵横,山峦连绵,山上岩石多为黄色砂岩,所以极易风化。
就在村里子的国道旁,有两窟古代佛教造像,并窟外石壁上些许小佛像雕刻。石窟被铁栏门紧锁着,听当地管理员说许久前已不再允许游人入内。隔着铁栏杆,可以清楚的看到洞内行阵排列大小佛像数十尊,自然风化与人为破坏共同改变了石窟原来的面貌。佛像的数量虽仅以百计,当地人还是习惯呼此为千佛洞。但佛像头部都已被凿却,或毁或偷,皆不知去向。唯有一尊大佛身相完整,是明显的北朝风格,身略倾,线条简洁,肉髻高,微笑含蓄,与其他残破者成强烈对比,望之许久,触心有感!
由于洞窟所在地势偏低,所以约在40年代时,雨水导致山上冲刷下来的泥沙将其掩埋,直至九十年代初才由文馆所挖掘清理,方得以重现天日。看那覆盖的土层厚度,足足有三米之高。
我们知道 一种文明的产生和形成或许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,但是淹没与毁坏却只是瞬间与朝夕而已。
不得不感慨,一切有形质的东西都是脆弱的。
晒出家乡景区
美不美 家乡水!亲不亲 故乡人!都说家乡好,家乡是羁绊,也是眷恋。那么你家乡都有什么景区呢?欢迎老乡们同对家乡景区以微文与图片的形式娓娓道来,展示那一块地方所独具的特色。 发送到178735988@qq.com,等你讲出家乡故事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